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

【景點】陽明山國家公園-魚路古道


「草山風,竹子湖雨,金包里大路」
向來是形容陽明山景物的台語俗諺。

俗稱魚路古道的金包里大路,
是清朝年間石門、金山居民挑魚、擔茶、運送硫磺、迎娶的要道,

以擎天崗為界,一南一北分為兩個區段。

往南至士林菁山小鎮,稱為「魚路古道南段」,
由於通過絹絲瀑布,又稱為「絹絲步道」;
往北至上磺溪、八煙一帶,稱為「魚路古道北段」,
此路段,沿線景物變化較為豐富。

魚路古道北段又可分為 2 條支線,
一條是清朝駐軍為巡守硫磺所開發的「河南勇路」,

這條步道利用火山地質石頭安山岩石階鋪成,路不寬,僅可容納兩人並行。
另一條是日治時期日本人修築的「之」字形山路,稱為「日人路」,
供日本人拖行軍砲、運送補給,
所以這條路段寬約6 尺,迂迴蜿蜒 2、3 公里,地形平緩,沒有階梯。

所謂大路,只是沿線舖列石塊而己,其實路面狹隘,車馬難以通行,
惟在當時,此等大路即相當現代公路,負有交通運輸等重要功能。

河南勇路一詞的由來是在大嶺(擎天崗)附近有個「河南營」,
乃是清領時期由中國各省抽調至台灣防務之用兵,
之後台語統稱這些兵員為「河南勇」。

當時因需在台北府及及金包里兩地移防,
所經路線以大嶺、山豬湖的路線最近,
而沿途路況定期維修,是以當地才有「河南勇路」之稱。

另一說法,河南勇路是清朝的湖南軍開發的,
但人們發音不清楚,把湖南叫成河南,將錯就錯,一直沿用下去。
加上當時軍人身上穿著繡有「勇」字樣的軍服,
所以被誤稱為河南勇軍。

(**以上資料部分節錄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網頁**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